English

详解交换机虚拟化技术VRRP、堆叠、M-LAG及其区别

2018-08-27

作为网络应用非常广泛的一项技术,交换机的“虚拟化”越来越受关注。各交换机厂家也都推出了自己的虚拟化技术,那么这些虚拟化技术的区别在哪,又分别适用哪些场景?下面,信锐技术交换机产品经理带大家了解VRRP、堆叠、M-LAG这三种网络虚拟化技术以及它的使用场景,帮助深入了解虚拟化技术及其应用。


一、VRRP技术

定义:虚拟路由冗余协议VRRP,通过把几台设备联合组成一台虚拟的路由设备,将虚拟路由设备的IP地址作为用户的默认网关实现与外部网络通信。


图片 1.png


该技术是使用比较早的网络可靠性技术,将多台物理设备配置对外呈现一个VRRP备份组,正常情况下由主设备负责转发数据流。当主设备故障时,会选择备组里优先级较高的设备为主设备继续负责转发数据流,实现网关的冗余备份功能,同时达到链路的冗余功能。


二、堆叠技术:

定义:所谓堆叠,是指把多个支持堆叠特性的单机设备组合在一起,从逻辑上合为一台整体设备。堆叠没有建立前,每台交换机都是单独的实体,有自己独立的IP地址,对外体现为多台交换机,用户需要独立的管理所有的设备,堆叠建立后系统整体对外体现一个全局的IP地址和MAC地址。


图片 2.png


在堆叠系统有三种角色:

主交换机:负责整个堆叠系统的管理,只有一台;

备交换机:是主交换机的备份,只有一台,当主交换机故障时,备交换机接管主交换机所有业务;

从交换机:系统中除了主交换机、其余都是从交换机(备交换机又是从交换机),主要是实现二层MAC地址以及三层单播与组播路由的分布式转发。


三、M-LAG技术:

定义:即跨设备链路聚合组,是一种实现跨设备链路聚合的机制,能够实现多台设备间的链路聚合,从而把链路可靠性提高到了设备级,组成双活系统。

 

流量正常转发模型:

1.服务器侧上行的流量,基于流负载分担到两台M-LAG设备上;

2.流量转发到M-LAG的成员设备上,不管是上行还是下行,都是本地优先转发;

3.广播流量会经过peer-link,peer-link与双归的M-LAG成员口是单向隔离的(peer-link进的流量,不可以从M-LAG相应的成员口出)。


图片 3.png


流量故障转发模型:

1. 支持M-LAG成员口故障后,需要放开Peer-link与另一侧成员口的隔离,让流量可以绕行,如下:

图片 4.png


2.支持peer-link故障后,联动备设备上所有物理口Down,只保证主设备可以正常转发;

图片 5.png


3.单台设备掉电,正常设备继续转发报文。

图片 6.png


四、VRRP技术、堆叠以及M-LAG虚拟化技术对比及适用场景:



优点

缺点

应用场景

堆叠

简化本地网络管理节点、易维护,同时增加系统端口密度和带宽,充分发挥设备性能。

缺点就是可靠性不高,堆叠系统分裂、系统升级都会影响业务中断

广泛应用于企业、教育

VRRP

网络设备冗余、可靠性高

配置复杂、网络建设投入成本高,不能充分发挥设备的网络性能

银行、证券、政府内网

M-LAG

网络可靠性非常高,设备控制层面独立,能单独设备升级且不影响业务,充分发挥设备性能

管理节点多(控制层面无法虚拟化)

银行、证券、数据中心(双规场景)

返回顶部
隐藏或显示